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党支部赴延安和西安开展庆“七一”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上传时间:2025-07-04 浏览:110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6月26至29日,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和部分会员单位党群代表组成学习团,赴延安和西安开展庆“七一”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学习团来到延安,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先后走进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探寻红色印记,感受革命圣地的魅力。
“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学员们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窑洞,看着旧址里的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文物,仿佛穿越回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现场,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学员们通过一个个依山而建的简陋窑洞,一件件简朴的窑洞陈设,了解了红色电波连接四方、中共管理局成立、转战延安服务中央等革命故事以及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勤恳奋斗的优良传统。
学员们一路沿着革命历史足迹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和纪念馆。讲解员告诉大家,这里是中共中央西北局1941年9月至1947年3月的办公地。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西北局是中共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在西北地区的具体执行者,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具体领导者和实践者。纪念馆内每一件历史文物和老旧照片真实反映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西北地区党、政、军、群开展的各项工作,再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为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大家感触颇深。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的映射下,学员们仿佛穿越到了战时的延安,亲眼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间,是如何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斗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全过程。
学员们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和感受了大型沉浸式红色主题情景剧《再回延安》。该剧以红军长征历史为主线,经由四幕场景重现麦田星火燎原、长征过雪山、延安大生产等历史片段,通过戏剧张力与互动体验,让学员“穿越”历史时空。在情景剧的最后部分,当伸展的红旗缓缓铺开、轻轻落下,人们纷纷伸手触摸这铺天盖地的“革命红”,这面大旗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大家在泪水中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抉择与牺牲精神,在情感升华的同时实现红色文化的当代激活。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西安事变是重要转折点,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学良公馆见证了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及和平解决的全过程。学员们走进这座历史建筑,仿佛能听到当年激烈的辩论声,看到各方代表为民族存亡殚精竭虑的身影。展厅里陈列的文物、照片和史料,无声地诉说着这段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张学良公馆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珍贵的历史经验,将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在记录抗日战争历史的另一重要基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学员们了解到,“八办”在维护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纪念馆讲解员深情讲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学员们认真观看,聆听讲解,用心感受着每一块展板内容承载的精神力量。大家在参观中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延安和西安之行,学员们在理论学习中筑牢政治方向,在旧址探访中厚植人民情怀,在情景教学中砥砺斗争精神。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是党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密码”,更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动力引擎”。学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把延安精神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发遵守、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淬炼能力,砥砺担当。
延安归来,精神永驻。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约,既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声奋进号角。当革命圣地的精神光芒与新时代的使命召唤交相辉映,环卫行业的党员和企业家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奋斗脚步永不停歇。